每件手工艺品背后都有着工艺家的"匠心"(图)

时间:2017-04-17 17:02:01 来源于:
   日前,以妙手生

   日前,以“妙手生花”为主题的2016年上海市民手工艺大赛尘埃落定,产生了100位民间达人。据悉,本次大赛的作品成果将在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举办,展览将至4月25日结束。这些手工艺品的背后,都是每一位匠人的心血。

   上海少女景德镇学艺10年

   陆佳颖是典型的都市少女,爱逛街爱打扮,还有点小叛逆。因为学美术,也想出去闯闯,高中毕业后便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雕塑。读完本科读硕士,还在当地开了工作室。2015年,陆佳颖在景德镇待了10年后被父母“揪”回上海,但她提了一个要求,“让我继续做陶瓷雕塑这一行。”

   记者见到陆佳颖的时候,她正在永嘉路上一间茶馆教学,当天教的是金缮修复。一位学员正在她的指导下,修复一只破损的紫砂茶壶。陆佳颖说:“金缮就是用纯天然材质修补残缺器物的一门技艺。金缮修复适用范围很广,用于瓷器和紫砂器居多,也可用于竹器、象牙、小件木器、玉器等。”

 

金缮修复

金缮修复

   从已经修复好的一些瓷器来看,原来破损的地方,不仅完美粘好,还多了一层金漆的装饰效果。不过,这样的修复周期至少两个月,金漆的部分大约5天可以完成,之前漆的基础部分要花半个月左右。“金缮的本意在于,面对不完美的事物,用近乎完美的手段来对待。”

   这次,陆佳颖听说市民手工艺大赛,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参赛。她的微型瓷雕作品《骑鹿老者》是个高度不过12.5厘米的作品,配有红木底座,精细地刻画出高士瑶池赴宴的场景:神鹿昂首急蹄,高士褒衣博带,不徐不疾。既可以安置于架上案头,也可以把玩于股掌之间。

   陆佳颖说,这个作品用时差不多4个月。先在纸上画草图,之后完成泥稿、调整造型,再用石膏翻模,将不同部位切下,用泥巴印出坯,拼接起来刻画细节,再晾干,在窑炉里低温素烧后上釉,最后高温烧,方能完成。

   陆佳颖说,在上海,除了一些体验性的陶吧外,这样的陶瓷艺术工作室几乎没有。目前她才刚刚起步,仅能勉强维持生计。“我愿意背水一战。”这位上海姑娘倔强地说。

   55岁的她始终醉心布娃娃

   对今年55岁的印明燕来说,童年的美好回忆都寄托在她亲手制作的布娃娃身上。

   在那个穿衣服简单朴素的时代,印明燕常对衣服做些简单修改,换个领子或是加条花边,给娃娃设计衣服成了印明燕最大的乐趣。没想到,这个爱好一直延续下来,以至于退休后的她,干脆在南翔买了间房作为工作室,专心布娃娃创作。

   在本次市民手工艺大赛中,印明燕的参赛作品是一个以中国红为主色调的布艺娃娃。娃娃的肢体材料选用呢绒,接近皮肤质感。娃娃身着大红色的织锦外衣,上衣采用对襟设计,扣子呈玉如意造型,衣服上还装饰有花卉图案。娃娃的麻花辫则挽成两个发髻,极具传统美。手串、手镯、绣花鞋等细节细致考究,怀中还抱着一个微型琵琶,仪态大方。

   不少人看到这个娃娃后,十分惊艳,感觉她就像中国版的“芭比娃娃”。印明燕给作品取名“忆童年”。印明燕的童年,在曹家渡一条老弄堂里度过。她说,每每看到这个娃娃,就会想到童年时嬉笑的场景,“童年回忆好像一场梦,每当制作布娃娃的时候,我就沉浸在梦里。”

   印明燕制作的布娃娃获得过不少荣誉。在1997年的一次中国民族布娃娃设计大奖赛中,她制作的三个颇具中国风、取名“妮妞系列”的布娃娃获得一等奖。2006年和2007年,市妇联举办过两届手工艺大奖赛。印明燕把经过改良的布娃娃送去参赛,连续两年获得二等奖。

   从设计到完工,一个布娃娃往往要花去印明燕半个月至一个月的时间。第一步要在纸上画出每片布料的形状,按着图纸裁出布料。印明燕还采用传统刺绣方法,绣出娃娃脸部细节和神态,还专门买来柔软的全羊毛开司米料,给每个娃娃手工编织独一无二的发型。

   为了制作带有民族特色的布艺娃娃,每每出游,她都会留意和收藏一些民间土布和饰品。未来,印明燕计划用多只布娃娃设计一个场景,演绎不同故事情节,赋予布娃娃更多内涵。

 

陆佳颖在修复瓷器

   他在发丝上刻“爱的诗章”

   在纤细的头发上刻字,而且一刻就是上百个,手工艺达人周誉坤最近就拿出这么一件发刻作品:在一根8.5厘米的发丝上刻下270个英语字母,以优美的手写体写成“爱的诗章”。

   周誉坤专注于微雕这门手工艺30多年。他说,自己的这项手艺就是“用刀尖跳舞”。周誉坤的作品得依靠显微镜放大后才能欣赏。发丝上的字母采用优美考究的手写体,刻字的内容则取自圣经上关于“love (爱)”的阐释,取名“爱的诗章”。周誉坤带着这件作品参加2016上海市民手工艺大赛。

   周誉坤的父亲也是一位手工艺多面手,在父亲指点下,周誉坤很小就开始练习书法与篆刻,并展现出很强的天赋。上高中时,周誉坤的篆刻技艺愈发纯熟,开始挑战微雕这项手艺。他的第一件微雕作品是用牛角雕成的高山和流水,只有大拇指大小。山的背面还刻了一首小诗,仿佛一幅古典水墨画。“那时我还没有显微镜,只能肉眼凑近才能调整作品的细节。”

   微雕常用的材料有象牙、白玉、牛角等硬质物品。要在人发这样细软的材料上雕刻,对于周誉坤而言可谓终极挑战。第一次真正尝试人发雕刻是在1995年。一根头发直径不过0.2毫米,即使在显微镜下放大60倍,在从上而下刻前三个字的时候,根本无法看到刀锋,完全凭感觉刻。周誉坤说,要在头发上刻字必须摒除杂念,“静下心来刻字的时候,我感觉整个人处在静止状态。”

   6个月中,他经历无数次失败,最终成功在一根0.982厘米长的人发上刻成243个英文字母,那是《高山流水》等10首中国著名古筝曲目,这件作品被收入当年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随后他创造了在一根发丝上刻下251个字母的纪录。2011年,他又用楷体在一根5.86厘米长的人发上,由上至下刻了276个字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据了解,本次大赛是2016年上海市民文化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由宝山区、上海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主办,不仅丰富了市民文化,还展示出了上海市的手工艺水平。

   原文转自解放日报

瓷库中国
瓷库中国

全方位诠释艺术精品,名家艺术收藏品美炸给你看!

以“传播陶瓷品牌 弘扬艺术文化”为宗旨,重在传播现代名家、名瓷、字画、紫砂壶、工艺与技术,为倾慕陶瓷艺术的粉丝和爱好者、收藏者提供权威专业放心的咨询服务和展示平台。

瓷库中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