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万物 90件道教文物来深圳展览(图)

时间:2017-04-18 11:22:25 来源于:

   目前,在深圳博物馆(新馆历史民俗馆)内,由深圳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武当博物馆和武当山道教协会共同举办的首个道教主题文物展——“道生万物”楚地道教文物展在此开展。据了解,策展团队从去年底开始介入共花了2个月的时间筹备,展出了90件道教文物,其中大部分为三级以上珍贵文物,将持续至今年6月21日结束。

   从原始信仰到道教法器

   “道者,万物之奥。”郭学雷介绍说,道教是中国重要的本土宗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文化、思想和艺术。以湖北为中心的楚地是道教的主要发源地和发展的重要地区,迄今发现了许多重要的道教文物,留存有大量的道教文化古迹,其中尤以武当山最为著名。武当山古建筑群占地2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巍峨宏伟、气势磅礴,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明代鎏金铜玄武

   据介绍,此次展览分为3个单元,较系统地展示了道教的历史和文化。第一单元展示道教起源,叙述了原始信仰、先秦的神仙传说与方术、道家学说等三个来源;第二单元展示道教的神仙体系,除介绍三清、灵官、关天君、土地等道教各类神仙外,着重介绍了真武大帝;第三单元展示道教文化,从道家经典、道教修炼(修炼目的、派别、方式)、道教科仪三个方面介绍了道教的相关常识。

   “内容丰富,有反映道教来源的原始信仰、神仙方术的文物,有体现道教思想根源的最早的《老子》,还有各类道教神像、法器,多层次全面展现道教文化及其影响。”郭学雷表示,展前,深博对这批展品进行了一些删减和增加,“删减了一些我们认为不能完全代表道教文物的展品。增加了我们馆藏的与展览相关的三件汉代铜镜。其实博物馆的铜镜有近200枚,只是这三枚与展览的主题有关,目的是让展览的故事性更完整一些。颇为巧合的是,这三枚铜镜都是湖北鄂州征集而来,展览中,又回到道教文化母地这个体系。”

  

  

   黄杨木雕八仙

   涵盖上下两千年

   尤为难得的是,这次展览集中展出了湖北省博物馆、武当博物馆和武当山道教协会珍藏的道教文物90件。文物时代跨度大,上起先秦,下至民国。

   郭学雷表示,道教的高峰在隋唐和宋、明这几个朝代,“唐代是以道教为国教的,尊奉李耳为祖先,在这之前,隋代开国,本来是从《道德经》里来的,在这个时期,道教还是占有非常特殊的位置。到了宋代以后,就是儒释道三家合流。明代,主要就是嘉靖前后最为推崇。”

   “从文物来讲,汉末的时候诞生这一个道教,最初走的是下层百姓的路线。到了魏晋的时候,它的神仙传说,尤其是方术,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作用。这跟当时魏晋的那种上层阶级的清谈玄学结合到一起来,符合了人们对于长寿、养生的需求。这样,道教从最开始的一种下层百姓当中流行,慢慢开始被统治阶层所接受。”郭学雷表示,从文物的形制来说,唐代的类似这种“老子出关”多了起来,“还能看到很多佛像,老子像,都是唐人塑的。看上去和佛像的形式差不多,但是,一看就是中国人的形象。这些塑像受到了佛教的一些影响,这在道教文物里算是重要的一种,围绕着老子的形象进行的一个塑型和造像。”

  

  

   战国《老子》竹简(乙本)

   记者现场看到,此次展出的文物级别相当高,大部分都是三级以上珍贵文物,特别是展出的明代真武大帝铜像、鎏金铜玄武等文物,异常精美和珍贵。

   郭学雷说:“明代道教文化,不得不提武当山的真武大帝,与明成祖朱棣的推崇不无关系,也因此,明代出现大量的真武大帝的形象,此次展览中的几件真武大帝塑像非常华美,代表各个时期塑像艺术的最高峰。”

  

  

   明代铜真武坐像

   先做功课再看展

   “道教本身就是中国的一个传统宗教,也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个宗教。如果我们抛开这样一个神神鬼鬼的宗教去看《道德经》的话,你会发现它是一个充满了很高的哲学性的智慧结晶。”蔡明介绍说,中国道家史有五个来源。其一是原始宗教,即巫术;第二个来源是战国秦汉的神仙方术;第三个就是道家哲学思想;第四个就是有一定体系的儒家和阴阳学说;第五个就是医学,原始医学,“我们可以看到道家的一些炼丹,这种道医,它和中国的中医是紧密相关的。而原始宗教,最开始它包括那种萨满巫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给人治病,祈福攘灾。”蔡明说:“我们发现,在道教初创的期间,最开始发祥的时候就是给那些贫穷老百姓,下层百姓治病、画符,这样慢慢普及开来。”

   “从文物出发,接着了解背后的思想文化,这是我们策展的初衷。从此出发,由观看文物来由表及里。因为物是人比较容易接触的一个方式。”蔡明建议,市民观众如果愿意深层次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除了走马观花观看文物之外,也应该相应地做一些研究和功课,效果会更好。比如,看《道德经》等相关哲学思想体系的书籍,注释蓝本也可以看一下,深层次地理解,“跟现实的一种照应,这样展览带来的东西就很丰富了。”

  

  

   曾侯乙幕出土战国时期铜鹿角立鹤

   博物馆要培养审美

   “办展之前,策展理念先行。”郭学雷说:“每个展览主题拿到之后,除了熟悉文物本体之外,与文物相关的历史背景的东西需要深入理解和学习,然后,把这些知识融入整个展览体系当中,并通过有趣的方式,表现在观众面前。”

   “为准备展览,案头工作是必备的,天天看书,基本上是50万字起。”蔡明说:“投入多少,自己收获多少,观众也能从中受益。”

   审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物的背后也需要审美的眼睛,需要现代人去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去把文物背后的内涵给解读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感知出中国文化中最灿烂的部分。郭学雷这样表示。

瓷库中国
瓷库中国

全方位诠释艺术精品,名家艺术收藏品美炸给你看!

以“传播陶瓷品牌 弘扬艺术文化”为宗旨,重在传播现代名家、名瓷、字画、紫砂壶、工艺与技术,为倾慕陶瓷艺术的粉丝和爱好者、收藏者提供权威专业放心的咨询服务和展示平台。

瓷库中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