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女艺术家的逆天剪纸 她把地震、海啸剪出来了

时间:2017-04-18 14:20:09 来源于:

华裔女艺术家的逆天剪纸

 

她把地震、海啸剪出来了

 

在艺术圈里,很多人都觉得美国的匹兹堡是个非常适合居住的地方,一是因为那里物价便宜,二是那个城市有很强的包容性。

 

 

 

    但真有艺术家因为生活在那儿而使得他们的创作更国际化吗?答案是肯定的。

 

 

 

  李宝仪就是这些艺术家中的一个。

 

 

华裔女艺术家李宝仪 剪纸作品

华裔女艺术家李宝仪 剪纸作品

 

    专攻剪纸艺术的李宝仪是当今艺术界的宠儿,近日,这位华裔女艺术家的剪纸作品又在网络走红开来。

 

  匹兹堡

 

  因《纸街》更出名

 

    45岁的李宝仪已经在匹兹堡呆了13年。她曾在匹兹堡文化信托基金旗下的709佩恩画廊办过一个名为“纸街”的展览,向匹兹堡人展示早在几年前就在其他地区造成轰动的作品。

 

   “纸街”历经了两年的策划,并用了超过六个月的时间制造出了四个巨大的裁纸机用于展会现场布展。“这个展览在没日没夜的准备了七个月后终于得以提前开展。”李宝仪曾在接受采访时说。

 

    与展览同名的作品《纸街》,“个头”是其他只有5英寸高的小型展品的两倍。“要剪裁这么大的纸张,对于作者的身体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这件作品是一张聚乙烯合成纸剪裁下来的高10寸,宽4寸的作品,“它是我在一张大桌子上创造出来的,当时我尽全力去够到更远的地方,这样我就可以创作出尽量大的作品。”李宝仪说,“匹兹堡因《纸街》而更加出名。”

 

   “我一般不会把纸叠起来剪,这是第一次。”李宝仪说,“我通常都把纸平铺进行创作,从左到右一点一点地剪裁它们。”

 

    一件被李宝仪称作“匹兹堡的灰姑娘故事”的作品,她把一面墙用蓝色墙面漆涂满,上面贴满了她一点一点剪出来的烟囱。

 

    这一整面墙的烟囱描绘了家园海岸从一个工业城市慢慢变得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并不是典型的匹兹堡发展模式,但大多数的城市都是因像石油、冶金这样的重工业而发展起来的。”李宝仪说。但在另一面墙上,满眼都是比萨、爆米花、手提包和鞋子,这些都是消费品的代表。“我们已经从一个工业城市转型成了一个购买、消费为主的地方。”

 

  把剪纸

 

  变成了个人事业

 

    中国人在数千年前发明了纸,而剪纸艺术的历史几乎跟它的媒介一样悠久。“作为一个中国女人,我总是在思考着如何让纸这种艺术载体能够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光辉。”李宝仪说,她从事剪纸创作才只有短短8年时间。

 

    1993年,李宝仪从中国香港来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学院攻读绘画专业的硕士学位。毕业后,她又来到了纽约普瑞特艺术学院学习数字美术艺术。2000年,她来到匹兹堡大学艺术工作室就职,教授平面设计和基础设计。

 

   “在做了许多数字艺术方面的研究后,我仍不觉得我的兴趣就在这上面,”李宝仪说,“我发现我更适合当一名艺术家,我在艺术方面要得心应手得多。所以我开始寻找一项能发挥我在电脑、艺术方面能力,并且适合我性格的工作。于是乎,剪纸就这样成了我的工作。”

 

    那是在2005年,李宝仪回香港探望她已退休的设计师父亲。“他对我的生活影响颇深,”李宝仪说,“他是在我小时候第一个让我了解到剪纸魅力的人,所以那次我回香港的时候特意让他拿出以前给我看过的剪纸艺术品。然后我就想,也许我也能创造出这些东西,它们看起来是这么的惊艳动人。”

 

    李宝仪的第一个剪纸作品于2006年在香港洞穴美术馆展出,那是一串挂在铁栅栏上的奇特的纸质长外套。

 

   “那次展览非常成功,人们真的很喜欢这些‘小纸片’,这是真正能够反映所有人生活的东西。那时我们没有烘干机,所以比如你想弄干一条毯子或者一些太大以至于不能挂在家里的东西时,你就会把它挂到外面的铁栅栏上。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我自己的思乡之情有着密切的关联,”李宝仪说,“那些铁栅栏围住的公寓伴随了我整个童年。”

 

    这次展览很成功,洞穴美术馆在第二年又为她办了一场个展。“那次展出也不错,我卖出了90%左右的展品,”李宝仪说,“那时我就开始想,也许我可以把剪纸变成我的个人事业,并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挑战使用

 

  新型的材料

 

    2011年,李宝仪去了趟北京,她上次去还是1988年。阔别多年后的重逢让李宝仪心中那些问题的答案渐渐明朗起来。“1988年,那时的中国还没有完全的现代化和都市化,于是我突然想到,剪纸艺术其实与北京的发展有着些许相似之处。根据我在工作室里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剪纸艺术从中国古代到现代社会,经历的变化就与现在中国的城市所经历的变化如出一辙。而这就是我想在我作品中体现的,剪纸艺术的发展与进化。”

 

    李宝仪所使用的创作材料是宣纸(米纸),它实际上是由桑葚树的树皮制作而成的,比如《烟囱》与《流水》这两幅大型作品都是用的这种材料,但《纸街》和《折叠椅》(由超过600个小折叠椅模型在画廊的窗户上拼凑而成)这样的作品则完全由高密度聚乙烯合成纸制成。

 

  “使用新型材料虽然是一个挑战,但我就是喜欢在工作上不断地冒险以表达我自己新的想法,”当谈到在工作中大量使用聚乙烯合成纸时,李宝仪说道,“我想我的这些作品都是非常成功的,它们与我的创作精神完美的契合。”

 

    为了进行创作,李宝仪为她的作品拍下照片,并根据照片制作出模板,但制作这些模板只是为了提供最初的灵感。“当我在进行创作时,我会十分投入并且进度很快。我从不事先规划我的作品,这样在创作过程中就会有新的灵感源源不断地涌入,”李宝仪说,“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享受。当然,除了享受以外,创作本身也非常具有挑战性。”

 

  “照着模板做的话肯定会比临时创作要简单得多,”李宝仪说,“《流水》这幅作品中的钢丝网就是依据模板做出来的。所以,一旦在创作中发生一点失误,整幅作品都会被毁掉。并且人们可以轻易地辨别出这些差错。”

 

    李宝仪很清楚她作品的价格可能要高于匹兹堡的平均消费能力,但她仍旧十分愿意在匹兹堡工作和生活。“我真的很想证明我是匹兹堡弥漫着的艺术气息的一个组成部分。”她说,“这让我感觉很好。”(苑达)

 

  作品赏析

 

    创作于2008年的《海啸困境》描绘了对未来世界的一种预言。在作品中,地球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海啸,纸上充满了毁坏的船舶和建筑、垃圾和宝物、水母以及人类。

 

   “我仍记得创作这幅作品的初衷,”李宝仪说,“那是在5·12大地震后创作的。作品中你能看到的许多形象都来自于地震的受害者。我同样也把自己画了进去,因为我觉得生存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必须做的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我们都在为了生存下去而不断努力。”

瓷库中国
瓷库中国

全方位诠释艺术精品,名家艺术收藏品美炸给你看!

以“传播陶瓷品牌 弘扬艺术文化”为宗旨,重在传播现代名家、名瓷、字画、紫砂壶、工艺与技术,为倾慕陶瓷艺术的粉丝和爱好者、收藏者提供权威专业放心的咨询服务和展示平台。

瓷库中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