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贯穿着整个中国的陶瓷历史

时间:2017-04-19 10:18:56 来源于:

在英文中“CHINA”(瓷器)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代名词,可想而知中国的陶瓷文化在世人眼中占据了何等独特而至尊的地位。古代陶瓷是随着社会前进而不断发展的工艺美术,从古至今产生了无数的绝世精品,而瓷中之母当数青瓷。  

我国青瓷烧制技术源远流长,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自商周时期原始青瓷到东汉以来的成熟青瓷,晋代的“缥瓷”,唐越窑的“秘色瓷”,直到龙泉青瓷已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   

青瓷,贯穿着整个中国的陶瓷历史。而在烧制青瓷的各大窑口中,龙泉窑所持有的粉青、梅子青,以其釉色如凝脂、似美玉,像翡翠而令人拍案称绝,叹为观止。泉青瓷特有的釉色,是其他窑口所无法望其项背的。

在近代龙泉青瓷的发展史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侯文可谓举足轻重。他参与、见证了当代龙泉青瓷的振兴和发展,龙泉青瓷在他手上得以更好地继承和创新。

有记者专程走进龙泉,专访了这位大师夏侯文。领悟到:才华,在添加了"习惯"的催化剂,才会有奇妙的化学反应产生。而只有能够持之以恒、不断复制的优秀才能成为一种恒定的力量,约束负面损害,激发积极能量,赋予一个人长久卓然超群的水平。

无欲望无追求,不善交际,没有喜好,不会投人之所好,更没有功名之念,他只是经常默默无语地坐着或是埋头做事,于是就经常被人忽视。他是最平凡的一个人,过着他最是平静的生活。

然而,当他的作品被呈现在世人面前时,他就注定不是凡人,当他用泥巴揉成的青瓷作品被一次次以"3万、8万、10"屡创新高,卖出比黄金还高的价格时,他就注定平静不了。他连同他的作品是被人仰望的,载入史册的,是一个世纪的代表,是世纪珍藏。

 

夏侯文老师创作图

 圣诞前昔,有记者来到了故乡龙泉,他带着记者开始了龙泉青瓷之旅。一个个青瓷作坊,一件件青瓷作品,匆匆地走马观花,记者们的眼睛最后被定格于一件鲤鱼浅雕青瓷罐,是粉青瓷。

 清澈的湖泊,蓝蓝的湖水,几枚鲤鱼欢快地嬉戏,正欲跳龙门,腾跃出水面。难能可贵的是,罐身圆润弧线自然,釉色粉青青的,里里外外没有一点儿瑕疵。说实话,这确是一件极品!对青瓷略有研究的我不得不佩服朋友的眼力。

   

龙泉青瓷--官窑珍珠扁瓶

一米七的个头,不胖不瘦,头发略有点乱,但衣裳却是整洁的,黑衣裳里还穿着一件白衬衫,这与我以前看到的都是一身沾满泥工作服不同。这就是大师夏侯文,他精神矍铄,红光满面,一笑,额头""字纹就非常突出,说出了他70余岁的年龄秘密。

夏侯文说:"这也是我非常满意的一件作品。罐是龙泉青瓷里常用的造型,鲤鱼是吉祥物,比喻'年年有余',这是大家都喜欢的。" 朴实的语言,没有多一个字儿。

当提到大师的作品屡创新高,被卖出黄金价时,夏侯文老先生只是谦虚地说:"这是因为近年来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喜欢用我的作品摆设、收藏或是作为礼品送人。 

 据介绍,近年来,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但是在该市大力扶持龙泉青瓷的良好氛围中,夏侯文大师的创作热情不但没有丝毫减退,反而才思涌现,不断创出精美的作品。他的作品除被卖出高价外,还有多件作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陶瓷馆、中国珍藏馆等国家级博物馆作为世纪珍藏,不少作品被收藏于中南海紫光阁,作为国礼相赠于各国。

夏侯文出生于盛产瓷器的江西。从小受陶瓷艺术熏陶的他,选读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毕业之后分配到龙泉瓷厂,从事青瓷产品设计及工艺研究,从此与浙江龙泉的青瓷结下了一生之缘。 

龙泉瓷厂坐落在离县城36公里的山坳里,开门见山,出门爬坡,上班时除了在纸上绘图设计,就是低头揉泥创作。艰苦又单调的生活没有吓退这位怀揣远大理想的小青年,相反,当地丰富的优质瓷土,发展陶瓷青瓷工业广阔的前景,让他更是坚定了决心,把全部精力投入青瓷的研究、设计工作中。

他不擅言语,更不会轻易表露情感,在异乡与泥土的亲切接触中,他体会到了一种难以言状的快乐,当经他创作的泥土在经过熊熊烈火的焚烧后,活灵活现地出现在面前,得到大家一致的赞美时,他感受到了成就。于是,渐渐地,他对手中的泥巴产生了一种深深的爱。

 

瓷库中国
瓷库中国

全方位诠释艺术精品,名家艺术收藏品美炸给你看!

以“传播陶瓷品牌 弘扬艺术文化”为宗旨,重在传播现代名家、名瓷、字画、紫砂壶、工艺与技术,为倾慕陶瓷艺术的粉丝和爱好者、收藏者提供权威专业放心的咨询服务和展示平台。

瓷库中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