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创作,在前人的经验中力求创新

时间:2017-04-19 13:19:54 来源于:

瓷库中国讯 一把大师壶,只要稍微改动几个地方,就变成他人的创意作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传播,真正的创意人付出巨大,对这种“巧妙”的抄袭却无力讨伐。如今的紫砂行业正面临着尴尬境地,好的创意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往往成为部分人牟利的捷径。业内建议,完善紫砂评奖制度,扩大创意宣传平台将有助于此问题的解决。近日一位紫砂业资深人士透露,自己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做的一把紫砂壶,被别人改了几个小细节后以他人名义在媒体上传播。这位业内人士称自己完全不知道是谁仿制了自己的作品,而很多同行第一眼见到后都认为是该人士的作品。而一旦这样的紫砂壶卖给了藏家,将使得原作者和藏家都蒙受巨大的损失。如何能让现代的紫砂工作者,在吸取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创意是紫砂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足圆壶 名家精品紫砂壶

 

图:三足圆壶 名家精品紫砂壶

 

我国的紫砂创作如何能在新世纪体现出新时代的特色和优越感,“向传统学习”固然是我们的必经之路,然而“从传统中走出来”更显得对于创造具有积极意义。在这样的历史阶段里,纠缠不清的两种对立的观点在各自错位的基点上必需相互看清对方的弱点。一种是走进传统却始终没有冲出来,在自赏和得意中看不惯一点离经叛道;另一种是脱离文化背景和虚无,带着对传统观念和技术的不屑一顾,把西方艺术观点和方法拿过来生吞活咽。诚然,现代陶艺在我国起步较晚,还处于发展时期,若要赶上西方、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还要面临着许多突破口。不是西方的文化给我们注入兴奋剂,更不是让我们背着沉重包袱固步自封,倒是如何将传统精华比较自然地领入今天,让它带着中国传统艺术不可类比的优越,心平气和地贴近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对于陶艺的美感认知和体验,也并非因艺术的现代经而有所改变,但若要适应新世纪陶艺创作的环境而同时又拥抱着传统的陶艺制作规则不放,这绝对会与崇尚现代的主流相对立,甚至会间接地分裂创作的思维。在这种进退两难,创作思维无法定夺的情况下,陶艺创作对于我们而言无异于是一种极大的心灵煎熬,到底哪一种创作形式最能反映出文明社会的需求以及容易地被观赏者所认同或接受?其实我们的内心都清楚地知晓其中的奥秘,但都力不从心地无法做到。我认为尽自己的本分亲自体验,认识整个社会文明架构的变迁,并且重新探讨传统美学的理论及其创作的基本方式,正是被认同和接受的唯一方法。当我们在创作理念和形式上有所获得之后,就能立足攫取传统艺术精髓的方向,再加以蜕变转化为现代陶艺的创作思维,使陶艺作品不仅得以保留住那源源不断动的生命活力,更具有新颖丰富,多元化的有新时代特征的表现方法。

 

综观二十世纪陶艺发展过程,我们不难发现那些主流陶艺家和陶艺大师们,都有自我创作的特殊的艺术涵养且极虚心、细腻的去思考艺术创作的传统价值和创新的成效,使其作品能顺畅地彰显出其特有的“独创性”及“现代化”的基本要素。实际上,创新而有味道的陶艺作品在于强调出艺术家心灵的精纯和诚实面,并非仅靠舍弃传统的创作理念,就可立刻产生具有时代性的原创性动力。当然,我们在创作思维的挣扎中有时也会深陷于“新”或“旧”的思维的漩涡中而不能自拔,但只要我们能秉持已风,就能调及僵化,这就是所谓的传统与现代形式之间的对应及衔接的微妙关系。在陶艺创作中,有一些现代因素来自我们记忆的片段,这些现代尘埃中的颗粒有时难以用具体的形来形容。艺术创造毕竟不是化学试验的技术革命,现实中的场景有时候以各自为政的个体形式在脑子里时浮时沉。记忆的流失,留下来的却也是自行提炼的背景,而构成现代陶艺的要素还有很多无法以文字记录的幻觉,想象一闪而逝。现代情绪的诱惑吸引着我们也许彻夜难眠,也许一触即得,我们既然有了对于传统敢于评价的勇气,又对于盲目地看中西方陶艺的表情产生过冷静的思考,生活的灿烂和阴暗面虽不时的触动着我们的神经,而艺术创造的规律则需要我们平心静气,不动肝火地体悟社会及至人的精神世界。只有把传统的解读,西方艺术的热情和冷静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繁杂情绪全部转化为创造的冲动,我们的工作才具有了最朴素的意义。(编辑:杨哲)

 

【相关阅读】

 

求新求变的紫砂艺人裴石民

 

紫砂壶三个档次

 

天香阁紫砂汉方壶赏析

 

长兴紫砂是否可与宜兴紫砂二分天下

 

瓷库中国
瓷库中国

全方位诠释艺术精品,名家艺术收藏品美炸给你看!

以“传播陶瓷品牌 弘扬艺术文化”为宗旨,重在传播现代名家、名瓷、字画、紫砂壶、工艺与技术,为倾慕陶瓷艺术的粉丝和爱好者、收藏者提供权威专业放心的咨询服务和展示平台。

瓷库中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