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瓷库手机移动版
优秀作品赏析、艺术名家介绍
扫描立即访问
-
订阅号·精选
传播陶瓷文化,提升品牌价值
扫描立即关注
-
服务号·推荐
独特视角,发现价值!
扫描立即关注
-
扫描查看
越窑是中国最古老的陶瓷窑场之一。“越窑”一词,出现于唐代。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中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如向中宵承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的诗句赞美越窑瓷器的釉色精美。“茶圣”陆羽也在其论茶专著《茶经》中称:“碗,越州上,……或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唐代文人对当时的越窑非常推崇,“越窑”之名由此而流传开来。
南朝·莲瓣纹鸡首壶
唐·褐彩如意云纹香炉
清代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将越窑的创烧定为唐代:
“越窑,越州所烧,始唐代,即今浙江绍兴府,在隋唐曰越州。瓷色青,著美一时。”
但是故宫博物院著名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最先运用现代科学考古的方法对越窑遗址进行考察和调查,并在窑址中发现大量唐代以前的青瓷标本。他所著《瓷器与浙江》和《中国青瓷史略》都对越窑起源于唐代提出质疑。其后,在我国考古工作者不懈努力下,越窑的起源与发展脉络越来越清晰。根据最新考古资料分析,越窑的历史可分为起源、发展和鼎盛三个时期。
东汉·青瓷井
起源阶段—东汉时期
大量的考古资料表明,越窑瓷器出现于东汉。从东汉起,在浙江北部杭州湾内宁绍平原上的绍兴、上虞、慈溪、余姚、宁波等地出现一种器表施青釉的瓷器,这就是东汉青瓷。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浙江省上虞县上浦乡小仙坛东汉晚期瓷窑遗址出土的青釉标本进行过多项物理和化学测试,表明这些瓷器“具有瓷质光泽,透光性较好,吸水率低,在1260—1310℃的高温下烧成,器表通体施釉”等瓷器所具有特性。
东汉越窑瓷器在上虞出现并不是偶然的。首先,这里蕴藏着大量的优质瓷土资源;其次,这里山峦起伏、森林密布,有丰富的烧瓷燃料;再次,上虞地处杭州湾南岸,曹娥江纵贯全境,水运交通十分便利。正是基于这三点,上虞越窑成为中国瓷器的发祥地。
以“传播陶瓷品牌 弘扬艺术文化”为宗旨,重在传播现代名家、名瓷、字画、紫砂壶、工艺与技术,为倾慕陶瓷艺术的粉丝和爱好者、收藏者提供权威专业放心的咨询服务和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