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瓷库手机移动版
优秀作品赏析、艺术名家介绍
扫描立即访问
-
订阅号·精选
传播陶瓷文化,提升品牌价值
扫描立即关注
-
服务号·推荐
独特视角,发现价值!
扫描立即关注
-
扫描查看
吴云根(1892-1969),原名芝莱,宜兴蜀山南街人,14岁即拜汪生义为师学艺,曾与汪宝根、朱可心为师兄弟。
吴云根紫砂大师
吴云根长得虎背熊腰,力大无穷,受困时曾以挑坯、搬运为生。1915年由利永公司介绍远赴山西平定县陶器工厂任技师三年,1929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陶瓷科当技师,也曾任江苏省公立宜兴职业学校窑业科担任技师。新中国成立后,在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担任55、56届成型技术辅导员。转为宜兴紫砂工艺厂后,一大批学子步入紫砂工艺殿堂,盛极一时。现在著名的制壶名家吕尧臣、何挺初、葛明仙等,均出其门下。汪寅仙亲沐其教泽,后由其推荐于师弟朱可心继续学艺。他待人谦和大度,诙谐、风趣,德艺俱佳,作品如人品,敦厚才A实、简洁大方。
吴云根不仅熟悉成型技术,还能砌釉炉窑,燃木炭烧制炉均釉紫砂器。他的壶艺风格朴实稳重,光润内蕴,擅长筋纹器制作,于仿制传统产品中别出机心,巧作变化,推陈出新,给人以新颖之感。他制作的“提梁觚菱壶”、“双色竹段壶”、“大型竹提”、“传炉壶”、“线云壶”、“合菱壶”等,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声誉远播。早在1932年,他的“传炉壶”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获得优秀奖。他的“牛盖洋桶壶”,外观光润可人。这是一件传统造型,但他做得不俗,整体端正稳健,朴实规矩,有股挺拔气势,壶身的圆范、流、肩和盖的弧线过渡都十分流畅,洋溢着一种韵律。此壶为任淦庭陶刻,可谓珠联璧合。“提梁觚菱壶”是吴云根在传统壶形上提炼改进之作。把觚菱壶的握把改为提梁,四周圆润的壶体与直角提梁所营造的空间,构成了实与虚、圆与方的对比效果,使茶壶更富有浓郁的古色古香的味道。他的作品喜用双色泥表达主体,较多的用竹为题,竹节为壶身,挺拔刚劲,辅以儿片小竹叶,舒展有姿,似风中飘云,两种泥色处理,相互呼应,色泽和谐得体。用印有:楷书小长方印“芝莱”,篆书方印“云根”,方印“吴云根制”等。
吴云根的体质特好,70多岁长新牙,大腿骨折后恢复得与年轻人一样快。1969“文革”中,因承受不了政治运动的压力,不幸为小事而寻了短见。
以“传播陶瓷品牌 弘扬艺术文化”为宗旨,重在传播现代名家、名瓷、字画、紫砂壶、工艺与技术,为倾慕陶瓷艺术的粉丝和爱好者、收藏者提供权威专业放心的咨询服务和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