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手稿案三审:买卖双方"互相谅解"是个笑谈(图)

时间:2017-04-17 17:01:15 来源于:
   2014年1月5日,

   2014年1月5日,著名文学家矛盾在1958年写下的评论文章《谈最近的短篇小说》手稿在某拍卖公司展出拍卖,经过激烈的竞拍后,最终以1207.5万元的高价成交。随后,该份手稿便涉及侵权案被告上法庭。近日,备受关注的茅盾手稿侵权案三审开庭,该案件由争论手稿的艺术性、来源和合法性的问题变成了手稿买卖双方,拍而不付的行为和买卖双方“互相谅解”的说法。

 

矛盾

   该案件三审时,原告律师当庭指出,被告所谓的“互相谅解”,涉嫌虚假拍卖,其合法性进一步受到质疑,从而也使得整个案件从拍品争执上升到了拍卖行业的诟病。

   回头细数茅盾手稿案的细节,不难发现,其中反映了拍卖业的不少“潜规则”,首先是拍品来源,很多拍品的来源虽然写得有条有理,但真实性无可考处。流传有序是高价拍品的一个共同点,也是拍品获价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某些天价拍品为例,它们的传承本身就是一部传奇。但如今那些标明来源的拍品,所说的都是真实的吗?这点值得考量,毕竟以前就有国外拍品为了吸引国人,编造故事的言论。

 

矛盾手稿

   其次是拍卖行为的真实性,真拍与假拍,以茅盾手稿案为例,买家既没有按规定缴纳保证金,又一直没有支付拍卖款,手稿在拍卖行保存了一段时间后,又还给了卖家,也就是说,当年占据媒体头条的天价手稿,说到底根本就没卖出去,倒是赚够了关注度,提升了不少同类拍品的市场价值。

   拍而不付行为的泛滥,最直观的反映就是成交货款超低的结算率,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公布的近三年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报告”,成交货款结算率不足60%,这意味着,那些公众在媒体报道中看到的天价拍卖,近一半没有付款。这种行为也被认为是“中国特色”,甚至影响到了海外国人拍卖的口碑。

   拍卖行业破坏行业规则,毫无诚信的做法影响了竞拍的参与人,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一个市场的环境好坏是看所有市场个体的行为,部分人以自我的利益为重,牺牲大众的利益,实为可恶。

   原文转自收藏快报

瓷库中国
瓷库中国

全方位诠释艺术精品,名家艺术收藏品美炸给你看!

以“传播陶瓷品牌 弘扬艺术文化”为宗旨,重在传播现代名家、名瓷、字画、紫砂壶、工艺与技术,为倾慕陶瓷艺术的粉丝和爱好者、收藏者提供权威专业放心的咨询服务和展示平台。

瓷库中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