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瓷知识 > 陶瓷器型 > 文章详情

联系我们Contact Us

瓷库

电 话:13388615353

微 信:13388615353

邮 箱:hzyage@126.com

地 址: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
府山街道衣锦坊24号

尊的种类

发布日期:2023/10/9
浏览次数:158次
尊类

大口尊:原始青瓷大口尊从商代中期始见。1971年出土的原始青瓷大口尊,造型为敞口、束颈、斜肩折腹式。

莲花尊: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青瓷尊,是顺应佛教盛行而产生的器型。造型呈侈口、长颈、溜肩、鼓腹、外撇、高圈足,肩部均匀分布6个直系。器身布满堆塑的上覆下仰层层莲花瓣,莲瓣丰硕而高凸,其间还有贴塑飞天与宝珠纹。

盖尊:因配有盖而得名的一种尊。南北朝、隋代墓中出土的尊常配有盖,器盖附属于各种不同的尊式。

双螭尊:又称“双螭瓶”,创始于北朝,盛行于隋、唐的一种尊式造型呈盘口、长颈、溜肩、长腹、平底,从口至肩置对称双螭柄,另有单口双腹并联式,自铭“传瓶”。

橄榄尊:又称“橄榄瓶”,形似橄榄的一种尊式。北宋时始烧。清康熙、雍正时期流行另一种橄榄尊。收藏于首都博物院的清雍正青花橄榄尊,喇叭式口,细颈,尊的上部比腹下略长,圈足;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雍正珐琅彩松竹梅纹瓶,口部微侈,粗颈,弧腹,圈足,造型亦略仿橄榄状。

鱼篓尊:因形似鱼篓而得名。明代初期与清代初期均有烧制。前者作盛储器,后者作高档陈设品。明永乐器特征为直口、肩,鼓、弧形圆底。宜德时期所烧为敞口、斜肩、圆腹下收、圈足。清雍正、乾降年间制品着意仿竹编鱼篓,形状为盘口、束颈、扁鼓腹、平底。

无挡尊:流行于永乐、宣德时期的一种尊式。平沿,圆口,筒腹上下通透,底沿扁平与沿呼应。器型明显带有异域风格。有人亦称之为“器座”。

石榴尊:因形似石榴果实而得名,始见于明宣德时期,流行于清代。器身通体由纵向凹曲线分为六瓣形,口部外卷,短颈、鼓腹,圈足外撇,台阶式撇,台阶式底。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制品水平尤高。雍正时期烧造的一种宣德器型,作外撇五瓣式花口、束颈、腹部浑圆、浅圈足。

双牺尊:明弘治时期出现的一种尊式。敛口、短颈、溜肩、腹下部斜收、平底。肩部有对称的兽耳为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仿古铜彩

双牺尊,造型为撇口、短颈、丰肩、腹部下收、圈足外撇、肩部饰对称的回首立羊耳。

摇铃尊:清康熙时流行的一种尊式。造型呈小口、细长颈、丰肩、弧形或筒式腹、浅圈足、似长柄的铜铃。

太白尊:又称“太白坛”、“鸡罩尊”,清康熙官窑的一种典型尊式,因摹仿诗人、酒仙李太白的酒坛而得名。又因形似圈鸡用的罩,故有“鸡罩尊”之称。造型为小口微侈、短颈、溜肩,腹部渐阔呈半球形,浅圈足旋削得窄小整齐。腹部多浅刻团螭图案。

如意尊:清雍正时流行的一种尊式,因装有如意形耳而得名。尊上部呈钵式,颈部较细,有凸起弦纹,下部丰满浑圆,两侧有对称的如意式双耳。

络子尊:又称“网络尊”,清雍正、乾隆时流行的一种尊式。造型呈撇口、短颈、圆腹、假圈足,腹部贴型凸起的网络纹。民国时期仿制品比较多。

鹿头尊:始见于清代康熙年间、盛行于乾隆时期的一种尊式。造型呈收口、腹上敛下垂、夔耳,倒置器身若鹿头或牛头,因此称之为“鹿头尊”或“牛头尊”。当时粉彩器多以青绿山林为景,绘十鹿或百鹿奔跑、穿行于山林之中,因此也称为“百鹿尊”。青花器多绘缠枝莲纹,以青莲谐音“清廉”,因而又名“青莲尊”。

莱菔尊:俗称“萝卜尊”,清代康熙时期的一种独特尊式。造型呈侈口、细颈下饰双弦纹、丰肩、长腹下敛、假圈足,足脊窄细,形若莱菔,即萝卜,因此而得名。

扉棱尊:又称“出戟尊”、“出戟觚”。造型为敞口、颈部内收、折肩、鼓腹、下接喇叭形圈足,颈、腹、足四面有扉棱。元代景德镇烧制的青花尊,仅腹部四面的饰有扉棱。明正德以后有些尊的颈、腹、足四面饰对称的扉棱,万历时期则有六面饰扉棱的。

琵琶尊:流行于清代的一种尊式,常用于陈设。器型似弦乐器琵琶,洗口、束颈、弧腹,腹下部较大,圈足为宽窄不同的二层台式。

标签

本文关键词:大口尊:原始青瓷大口尊从商代中期始见
上一篇:炉的种类
下一篇:罐的种类

名瓷精品 | 个性定制 | 陶瓷知识 | 瓷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