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讲究的阴阳学-廖少华

时间:2017-04-18 10:08:47 来源于:

原标题:传统建筑讲究的阴阳学-廖少华

  

  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阴阳”观念认为:“阴阳是宇宙、生命构成的两种基本元素。这两种基本元素的交感、整合,产生了天地万物,也产生了生命”,各种建筑形态及其理论都与民族的文化精神紧密关联。阴阳观念和这两种基本元素,始终穿行在我国传统建筑形态中。

 婺源宏村图片

婺源宏村图片

 

  阴阳观念最初理论认为:凹者为阴,凸者为阳。阴阳不同属性的现象很早就在建筑中相继运用。半坡遗址距今已5000多年历史,建筑形态上属于阴性穴居建筑;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掘的大量木材建筑构件,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利用木材在地面上构架(凸起)阳性建筑。这些古代建筑形态,初显了阴阳观念引导两大类型建筑的不断完善。

 

  中国传统建筑环境强调阴阳二气。唐杨筠松所著《八宅明镜》中认为,“古代建筑总体环境由阴阳二气所化生……阴阳二气是元动力量”,这种元动力不断推动我国建筑注重阴阳因素的使用。

 

  古代建筑家认为:所谓“负阴抱阳”,一般都在房屋选址时后面应有主峰龙脉山,左右有次峰或冈阜的左辅右弼山……前面有月牙形的池或弯曲的水流,水的对面还有对景的案山,轴线……坐北朝南。基址正好处于这个山水环抱的中央。“负阴抱阳”须坐北朝南,北面是阴面、南面是阳面。“屋合太阳星”为吉,坐北朝南则采光通风俱佳;形势上后山直立者为“立格”,能生气;倾斜不正者为大凶,不宜居。

 

  皇家建筑群体中突出设计的“唯我独尊”。建筑无论大小,中轴线(主干道)都只设计一条,象征着“唯一”,这与古代理念中奇数为阳有关。而院落中长廊、回廊或游廊、曲廊(江南一带也称避弄),可以根据活动区域的需要设计多条。

 

  传统建筑色彩的阴阳区别。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皇家建筑,基本采用阳性的暖色格调。红墙、琉璃瓦,显得金碧辉煌。屋顶的阴阳考究还涉及到瓦和地面颜色的对应关系,认为屋顶为天,天为乾、属阳。屋顶之下为地,地为坤,属阴;另一类是普通民居,青砖瓦墙,色调淡雅朴素大方,成为皇家建筑对应的阴性色彩的格调。

 

  古代建筑排水系统之阴阳。如民居的厅、堂、天井,采用明沟(阳沟)可以大量排除建筑上面承受的天雨;凡从房侧或两房相接处排出的水,均采用暗沟(又称阴沟),在阴沟上铺地砖将水隐蔽,不影响室内人员的流动。湖南省平江县明代古建筑张谷英村的地下排水系统,十几个不同天井的水都巧妙地从各个小院落排到建筑群外的河沟里,受到考古学家和建筑学家的一致赞叹。

 

  梁思成先生认为,“一个民族或文化体系的建筑,如同语言一样,是有它自己的特殊的‘文法’与‘语汇’的。它们一旦形成,则成为被大家所接受遵守的方法的纲领。在语言如此,在建筑中也如此”。建筑的阴阳和谐, 成为我国传统建筑特有的“文法”之一,历代得以传承。

 

  门脸,在传统建筑中象征为“脸面”而倍加重视。门楼的设计主阳,因为象征主人的身份地位。山东曲阜孔府仪门为明代中期建筑,门上方悬有“重光之门”的匾额,方正阳刚、端庄稳重,在门侧苍柏衬映下更显得孔府的深沉厚重。

 

  门楼的建造也强调阴阳和谐。如山西祁县乔家堡门楼、北京四合院中的金柱大门、如意门楼等等,在建筑功能和审美意识上都充分展示了阴阳结合、以和为贵的理念。

 

  笔者在湖南省新田县三井乡谈文溪村考察时, 发现两个建筑群调整阴阳关系的案例。其一,该村南面山正对村里的凹形石岩裂开一条缝,当地人称它为“仙姑岩”。传说明代初期郑氏迁于此地,一直人丁不旺。有一日当地人称为地仙者路过此地,告知郑氏人士不旺的原因是村里阴阳失调,建议在村子里竖立一个石柱(当地人称此柱为“阳根”),以此调节村里的阴阳。村里人便建造了一个高一丈二尺形似石笋的柱子,正对南山的“仙姑岩”。传说谈文溪村果然人丁兴旺,并且出了四位进士(其中有贵州御史和广东高州太守)。自明至清两代,当地人娶媳妇,新娘子进村后都要先摸摸这高耸的石柱。虽然这一案例难辨其科学性, 但从传统文化上表明了古人对生存环境阴阳观念的关注。其二,新田县在文物普查、整理古村落遗存时,发掘了谈文溪村另一处建筑遗址。余姓家族明代自广东深圳迁入此地,为了家族和谐兴旺,请艺人用青石雕凿了一只海龟与一只土鳖埋在住宅地下。它们一大一小、一雄一雌、互相呼应、刚柔相济,历经600多年的世事变迁而保存完好。证明建筑环境的阴阳观念已经早在南方流行。

 

  我们在一些村镇考察时,也经常发现阴阳观念在现代民居建筑的延续现象。阴阳观念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的一种特有“文法”, 如梁思成先生所论“血脉相承,赓续演变,反映各种影响所吸取养料,从没有中断过”。认真借鉴阴阳观念和这一“文法”,对于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瓷库中国
瓷库中国

全方位诠释艺术精品,名家艺术收藏品美炸给你看!

以“传播陶瓷品牌 弘扬艺术文化”为宗旨,重在传播现代名家、名瓷、字画、紫砂壶、工艺与技术,为倾慕陶瓷艺术的粉丝和爱好者、收藏者提供权威专业放心的咨询服务和展示平台。

瓷库中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