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兽在国画和陶瓷中的表现区别

时间:2017-04-19 09:37:17 来源于:

原标题:走兽在国画和陶瓷中的区别

 

  在景德镇这座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城市养育着千千万万的陶瓷工作者。因为制瓷这项手艺,景德镇活色生香了数千年,虽然其中历经坎坷,但是制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且在千万制瓷人的努力下铸就了景德镇的辉煌历史。

 

国画是陶瓷画的“老祖宗”,亦可说是同根同源,它们看似一样却又不一样。相同的是从画画技法到题材分类都是一样的,而不同的是陶瓷与国画材质的不同,表现出的形态也不一样。比如陶瓷就有釉上、釉下、釉中,瓶子、罐子、板子等。国画的艺术手法和精美的陶瓷材质融合生辉就形成了陶瓷装饰的独特语言。

 

不管是陶瓷绘画还是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国画和西洋画就是属于完全不同,中国画重神韵,西洋画重形似。

 

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时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元、明、清三代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山水花鸟得到很大发展,但是在清末,仿古风潮的兴起使得当时作品距离时代和生活愈去愈远。

 

其实在中国绘画里,最早的描绘题材是动物。动物成为绘画的表现主题,是与原始先民主要是狩猎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原始人在与飞禽走兽的长期接触中,使他们对动物的某些特殊机能产生了仰慕和崇敬,这种“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使他们把自己与飞禽走兽等动物联系起来。

 

 

图片1

 

 

  在走兽画门类里,我比较喜欢画的就是松鼠了,要想画好一样东西首当其冲就是要了解,了解它的族系、形态、习惯。松鼠,是哺乳纲啮齿目一个科,其下包括松鼠亚科和非洲地松鼠亚科,特征是长着毛茸茸的长尾巴。松鼠的原产地是中国的东北、西北和欧洲,除了在大洋洲外,全世界都有分布。松鼠的分布范围较广,在整个寒温带森林地区都能见到。松鼠一般体形细小,松鼠前后肢间无皮翼,四肢强健,趾有锐爪,爪端呈钩状,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稍重一些。花鼠属与松鼠属其脸颊内侧有颊囊的构造,能储存很多食物。尾毛密长而且蓬松,前后足均较长,但前肢比后肢短。眼大而明亮,耳壳发达,前折时可达眼,冬季耳端有一撮黑色长毛束。它们以草食性为主,食物主要是种子和果仁,也会吃水果如樱桃等。

 

画画造型一要重整体,二要抓特征,三要传精神。必须抓住对象的典型特征加以表现,有时为了突出个性,还要有意强化个体特征,这样才能描绘出特定动物的特定形象。早在汉代壁画及魏晋砖画中即可见到略为豪放的表现法,五代石恪的画中亦可见具有禅意的虎,但到明朝才比较盛行写意的画法,如沈周的写生册页中亦有走兽,郭诩的“牛背横笛图”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生动,意趣横生。近代的畜兽画家,多以写意法表现。国画松鼠的画法分写意和半工半写两种画法。写意画法是直接用笔点画,半工半写画法是用小笔干丝毛画法。松鼠的画法用笔放松,从臀部到腰部,再到头部,而后画尾部。一般用狼毫小笔干丝毛,丝毛方法比较简单,丝毛时用重墨干笔画,根据松鼠的动态结构有实有虚,表现出密而不乱的皮毛质感。丝毛最后用重墨点耳朵和眼睛、嘴、爪,用小笔点画胡须。用笔简练,以少胜多,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一般补景画松树、山石、红果为宜,画好松鼠后,再画松树。松针用中锋笔画,要表现出松针穿插密而不乱的视觉效果。松枝用狼毫笔画,要表现出枝干的变化。

 

  一般我画的是釉上粉彩走兽,陶瓷彩绘走兽图历史悠久,至清雍正时期出现粉彩瓷走兽图。粉彩瓷走兽图历经清代民国直至当代,具有柔丽雅致的艺术风格、形神兼备的艺术追求。前面我们提到了,国画和陶瓷画在材质上的不同,将画在陶瓷上表现出来可谓难之又难。那么什么是釉上粉彩呢?釉上粉彩的走兽图为何难表现呢?釉上彩是在已经烧成的瓷胎上进行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是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它的独特之处,是在彩绘时掺加一种白色的彩料“玻璃白”。这种“玻璃白”,使得颜色进行粉化,呈现出一种粉润的感觉。所谓“玻璃白”是不透明的白色乳浊剂,利用其乳浊作用,可以使彩绘出现浓淡凹凸的变化,增加了彩绘的表现力。早在清朝康熙后期,景德镇的粉彩瓷就已问世,雍正时相当精致,乾隆年间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粉彩制作工艺的复杂使得它在表现方面比国画难,制瓷工艺复杂繁琐,而且入窑后还有烧裂、烧变色、有瑕疵、有黑斑等等问题的出现,在工艺上还是比较难的。

瓷库中国
瓷库中国

全方位诠释艺术精品,名家艺术收藏品美炸给你看!

以“传播陶瓷品牌 弘扬艺术文化”为宗旨,重在传播现代名家、名瓷、字画、紫砂壶、工艺与技术,为倾慕陶瓷艺术的粉丝和爱好者、收藏者提供权威专业放心的咨询服务和展示平台。

瓷库中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