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款识—惠孟臣壶款及仿品

时间:2017-04-19 13:13:30 来源于:

惠孟臣,是宜兴紫砂壶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尤其在闽南一带,人们饮茶“小壶必曰孟公壶”,潮州人饮功夫茶也是“壶必孟臣”。可见闽南潮汕地区对孟臣壶的推崇。

康熙朝的紫砂壶风格多样,清初,经过顺治朝的过度,到康熙朝政权已趋稳固,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发展,江南又呈现出繁荣景象,此时的紫砂壶造型、装饰都极为丰富,宫廷订制及批量外销,亦为前所未有。由于前朝紫砂壶造型古拙、凝重、质朴,清早期的部分从业者未能摆脱传统紫砂壶厚重风格的影响,惠孟臣便是其中之一。

 

“孟臣监制”款

近三百多年来,“孟臣”款壶,从未间断生产,作品多仿其大概,即仿制一种时代品种,以迎合品茗的需求,但不刻意求真。

19951016日,安徽芜湖市新芜路曾家塘基建工地,挖地基时,在地下七八米深处,发现了一把宜兴“惠孟臣制”的紫砂茗壶残器。残器缺盖,缺流,壶身筒颈部有缺口呈三角形。身筒高13.7厘米,口内径8.2厘米,壁厚0.35厘米,容量约800毫升。残器胎质略粗,表面呈猪肝色,胎体中带有点点黄色颗粒,胎体内壁有布纹,成型工艺为打泥片相接,打身筒成型,身筒上部饰三道凸弦纹,壶底为加底,壶底部印款:“壬辰仲秋荆溪惠孟臣制”。此件残器据其容量,应为中壶,壶的造型古朴、大方。器型规整,加工精细,壶体表面虽经过精心加工,但由于泥料较粗,烧成后表面没有形成类似现代泥料烧成后所形成的一种包浆,壶底内部加工较为简单,没用使用工具推墙刮底,粘接底片的泥浆痕迹仍清晰可见。流与壶身粘接的出水口为单孔,孔挖的较为随便,呈不规则方形,壶底的落款写法,刻法都具有康熙朝的典型特征。

近些年,闽南、潮汕一带,经常出土一些小朱泥壶,有些并非是宜兴朱泥壶,而是潮汕一带本地制作的所谓仿宜兴朱泥壶。其区别在于仿品是采用当地的原料,手拉坯成型,待坯体干燥后,在坯体上刷上一层浆料,烧成后壶体表面多留有涂抹浆料的笔触,表面的浆料色彩烧成后很像宜兴朱泥壶色彩,因烧成温度没有宜兴朱泥壶烧成温度高,长时间使用、擦洗,有时会使表面这层浆料脱落,且壶的里外色彩区别较大。有许多潮汕一带制作的朱泥壶,落款均为仿宜兴朱泥壶落款的方式,印章或刻款都有,其中就有孟臣壶,但有些朱泥壶底印款,文字加花卉图案的,就是潮汕一带特有的款,与宜兴款区别较大,收藏者一定要分清楚潮汕手拉坯壶与宜兴朱泥壶的不同特征。

瓷库中国
瓷库中国

全方位诠释艺术精品,名家艺术收藏品美炸给你看!

以“传播陶瓷品牌 弘扬艺术文化”为宗旨,重在传播现代名家、名瓷、字画、紫砂壶、工艺与技术,为倾慕陶瓷艺术的粉丝和爱好者、收藏者提供权威专业放心的咨询服务和展示平台。

瓷库中国
相关阅读
成都礼品收藏品市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