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青花莲瓣纹(上)

时间:2017-04-18 10:01:27 来源于:

    明代莲瓣纹传承之中自有创新
    明青花瓷莲瓣纹饰与元青花瓷相比,最明显的区别是,除极少数同元代类似花瓣之间留有间隙外,大多数为花瓣无间隙,共用一边。
    明早期—承启与发展期
    洪武时期莲瓣纹尚有元代遗风,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如莲瓣间无空隙,两花瓣共用一边。其外轮廓画法同元代相差不多,为外粗内细两条线构成,肩部画法则由元代生硬长方形转角变为圆滑转角。花瓣内部纹饰趋向简单,常见有如意云尖和宝相花(团花)。此期莲瓣内的宝相花已完全图案化,花芯以大小相套的两个圆圈为中心,沿外圈绘一周莲珠纹。花瓣的画法大致两种:一种为均分为八个花瓣,每个花瓣顶端绘一小圆圈(宝珠纹);另一种为花芯向上下各绘如意形花瓣。
    建文皇帝在位仅四年,政权不稳,期间生产的瓷器无明显时代特征,现无标准器传世。明代景德镇青花瓷的烧制在永乐、宣德两朝时步入盛兴发展高峰期。从永乐朝起,青花瓷器成为瓷器生产的主流,又以官窑青花瓷烧制占据主要地位。其莲瓣外轮廓画法有多种,一种似元代的变形莲瓣纹,花瓣尖由两片经过变形的忍冬叶相对卷曲而成的,每片忍冬叶又似半个缠枝莲纹中的葫芦形花叶,内绘花叶。另一种莲瓣纹与以往既有相同又有所发展,莲瓣同样以双线勾勒,有留白,借边线连成小莲瓣尖,内绘花朵、云尖吊珠。第三种初看似元代风格但细看却有相异之处,莲瓣内饰团花,花瓣勾勒同元明显不同,无元莲瓣直角方肩,其笔法也略显粗糙。
    洪熙皇帝在位仅一年,这一时期的瓷器特征大多从属于永乐时期。宣德时期,莲瓣纹在继永乐的基础上呈现多样化,内绘折枝花卉大体有三种形式:一种为青料涂满莲瓣,少许留白,瓣内纹饰简单,绘圆弧和圆点、云尖。垂弧三重变为两重,总体上有元代遗风。第二种完全不同于元代风格,呈写实性,大花瓣加小花瓣,瓣间少许留白,其他均以青料填满。第三种外形上与元代无太大差异,莲瓣内绘云尖吊珠纹,但云尖的细致画法与元有明显不同。

 

 


    明中期—复兴创新期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多事之秋,历时短暂,三朝仅历28年,因此传世、出土的瓷器数量甚少,相关的历史文献也不多,学术研究方面称这段时期为“空白期”。
    正统时期的青花瓷具有宣德遗风,莲瓣纹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为大莲瓣夹小莲瓣,不同于宣德外层莲瓣之间加绘一小花瓣尖,在两莲瓣之间加绘一瘦长的小莲瓣。大莲瓣画法与宣德相同,内绘云尖纹吊珠和花叶,小莲瓣则较为简单。第二种为白描莲瓣,多绘于器盖。第三种为写实性莲瓣,常绘于器物腹部下方,与宣德时期的写实莲瓣纹不完全相同,属写实性莲瓣的延续与发展。还有一种为变形莲瓣纹,似双层海螺纹。到景泰时期,辅助纹莲瓣纹与前期截然不同,开始呈写实性图案化方向发展。
    成化四年,景德镇御窑恢复烧造,其风格淡雅温润、精巧细腻,与永乐宣德官窑青花雄浑豪放的风格大相径庭,装饰题材则以龙、凤、花、鸟为主。
    弘治时期官窑青花瓷的烧制工艺、绘画风格基本延续成化时期。弘治时期青花瓷产量不多,因此传世品甚少。此时期变形莲瓣纹仍作为器物辅助纹饰,其主体风格在延续前期基础上有所发展变化:莲瓣为一大一小组合,大小莲瓣画法均有细微改变。
    正德时期,青花瓷常以表示吉祥语的阿拉伯文作为主纹,绘于器物的中心位置,成为当时青花瓷的一大特色,莲瓣纹饰在这一时期不再作为主要的辅助纹饰。此时期的莲瓣纹饰样式繁多,朝图案化程式化的几何形式发展。典型的一种莲瓣纹为纹尖下凹,双钩轮廓线内以青料涂满,内部为双钩“门”字形纹饰,各莲瓣大小相同,饰于器物胫部。另一种为变体莲瓣纹,圆弧形花瓣被几何式直线代替,呈长方形,内绘朵花和吊珠。

瓷库中国
瓷库中国

全方位诠释艺术精品,名家艺术收藏品美炸给你看!

以“传播陶瓷品牌 弘扬艺术文化”为宗旨,重在传播现代名家、名瓷、字画、紫砂壶、工艺与技术,为倾慕陶瓷艺术的粉丝和爱好者、收藏者提供权威专业放心的咨询服务和展示平台。

瓷库中国
相关阅读
挑选周年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