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的鉴定:成型工艺造成的器物特征(一)

时间:2017-04-18 10:52:47 来源于:
    瓷库中国讯  陶瓷在生产过程中工艺技术的诸环节胎、釉原材料的配方、加工,成型方式,装烧方法,窑炉气氛、燃料种类,等等,都会在陶瓷上留下种种痕迹。由于时代、窑口的不同,这些痕迹也就各具特色,成为我们鉴定陶瓷器的时代、窑口的依据之一。成型工艺造成的器物特征:

   1.口沿,邢窑的唇口,实心,窄边有浅糟。 唐、五代曲阳窑(唐代定窑)的唇口为空心、宽边。五代景德镇窑的唇口也是空心。这种空心唇是成型时,将胎体口沿向外翻拍捏合形成的,"空心"当然很小,唇边自然较宽。


   2.窑器身有所谓竹丝刷纹,是成型时利坯所致,因利坯不可能完全平整如镜,当釉稀薄处,便可见条条细小痕迹,此即竹丝刷纹。元代景德镇陶瓷的瓶、缸、壶等类器物,由颈、腹、底三段分别成型后粘接而成,因此,这类器物的器身能看到或模到二道接缝。明代的瓶、壶类器物多由两段粘接成型,在器物腹部能见到或摸到接痕,如果从器里看更明显。因为器里釉一般较薄。清代的瓶、壶类器也由两段或三段接成,因一般修胎精细,接缝处平滑,又注意用种种装饰以接痕极不易发现,要仔细用手摸方能感觉到。

  3器足,这些特征之形成,实力成型工艺所致,有人讲是为了适应不同的装烧工艺而采用不同成型方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成型工艺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一件艺术品的问世是许多心血和智慧的凝结。(叶白玛/编)
 
   【相关阅读】
 


瓷库中国
瓷库中国

全方位诠释艺术精品,名家艺术收藏品美炸给你看!

以“传播陶瓷品牌 弘扬艺术文化”为宗旨,重在传播现代名家、名瓷、字画、紫砂壶、工艺与技术,为倾慕陶瓷艺术的粉丝和爱好者、收藏者提供权威专业放心的咨询服务和展示平台。

瓷库中国
相关阅读